Students
Links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雷火竞技官网电气大楼A座
第十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
预赛实施方案
一、预赛简介
本届大赛将秉持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传承以往的选拔标准的基础上,还增设了对选手诚信度以及开放性试题的考核,全面考核选手更加全方位塑造选手鲜活、真实的形象。
本届大赛在赛区设置上由去年的八大赛区扩大范围到九大赛区,最大限度的把各赛区重点高校囊括其中。通过大规模的宣传,提升大赛影响力。
二、比赛规则
预赛基本规划选手将通过三轮考核完成。分别是:导演组面试,评委面试和笔试:
1.导演组面试(全程录像)
考核选手表达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
2.评委面试(全程录像)
主要以选手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为考核重点。分为“基础知识考核”、“创意自我介绍”和“回答评委提问(例如: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三部分。
3.笔试(笔试采用AB卷形式)
顺利通过两关选手的资料将被导演组带回北京,由大赛专家评审组结合面试录像及笔试成绩选定晋级选手。
请有意向报名的同学于9月22日中午12:00前将附件中报名表发至ceee09bz@163.com
一、大 赛 简 介
“海峡两岸知识大赛” 自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九届,吸引了两岸210所高校,840名学生走进演播室参加节目录制,参加过海选的学生上万人。这种参与也带动了每个参赛学校和参赛家庭的共同关注。在这些参赛队员中有一些人因为参加了这个大赛,毕业后成为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成员。还有学生成为了两岸高校的交流学生。可以说,海峡两岸知识大赛真正成为了两岸学生交流交往和展示自己的重要平台。
在传播力与影响力上,大赛每届交替在大陆和台湾举办,通过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和台湾中天电视台面向全球同步播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已成为两台的品牌节目。长期以来,倍受国台办、广电总局、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赞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曾对大赛做出批示:“双方媒体节目合作是个好办法,要创新途径、形式和内容,把两岸交流的气氛搞旺。”
在社会文化意义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也已成为两岸目前规模最大、最富观赏性、最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它不仅承担了中国传统文化普及的作用,更促进了两岸学生的互相了解,通过参加比赛,两岸学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其内容与形式上,经过前九届比赛,大赛试题已累计上万道,内容多取材于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华,涵盖历史、地理、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生活。两岸文化交流交往等各个方面。在历届大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如今大赛越来越重视“寓教于乐”,使大赛呈现出更加灵活多样、富有趣味的特点,加深了两岸学生对中国文化同根同源的认识与认同。除此之外,为扩大影响,前三届大赛还将赛场设在了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巴西、日本等国家,一时间在海外掀起了争学中华文化的热潮。
二、节 目 亮 点 :
1.立意高远,定位准确
作为首个为海峡两岸青年构架文化交流桥梁的大型知识竞赛,“海峡两岸知识大赛”最初由国台办、广电总局、外交部、教育部、中国和统会等单位共同发起,由中央电视台和台湾中天电视台共同承办。历经九年,大赛一直得到国台办、广电总局、教育部等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这也是“海峡两岸知识大赛”得以继续发扬的最坚实后盾。另外,节目一开始就定位在两岸青年人当中,并一直稳定在大学生中间,他们都是未来社会的主流群体,这也契合了中央“加强台湾青少年工作”的对台政策。
2.两岸落地,影响力1+1>2
“海峡两岸知识大赛”轮流由中央电视台和台湾中天电视台承办,是迄今为止两岸唯一一档由大陆官方主办、两岸落地播出的电视节目。2003年,台湾当局一纸令下,大陆媒体无端被“封杀”。但是,
“海峡两岸知识大赛”突破重重障碍,坚持在两岸举办、播出,真正成为了两岸联系的纽带、文化的桥梁。两地播出,“1+1>2”的宣传效果,也使知识大赛成为对台宣传的品牌节目。据统计,前九届大赛,每届的平均收视都稳定在0.3以上,第一、二、三届在一套白天的重播中,曾达到了6点多的高收视。椐中视传媒的统计数据,海峡两岸知识大赛呈现出“社会知名度较高、媒体关注度较高”的特点,总体关注得分为61分,与同类型节目(栏目)比较,特别是在CCTV_4中依然是处于高等级关注度节目。(注:目前整个央视栏目统计关注度最高得分为87分)。
3. 促进交流,为两岸学子搭建互访平台
本赛事长期以来承担着两岸学子在两地参观互访的重任,每年比赛结束后,两台都会组织参赛学生参观游览,使得台湾学子对大陆的建设成就,能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感受,加强了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认知。
4.锐意创新,新举措层出不穷
九九归一,迄今为止举办的九届大赛中,除了举办的宗旨和诉求始终不变以外,每一届大赛都会与时俱进,融入时下国际最新益智类节目元素。再加上年年翻新的比赛赛制和层出不穷的新创意,使“海峡两岸知识大赛”每一年都焕发出新的活力。(详见附件1)
例如:2010年“第九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就融入了国际最流行的益智类节目“Minute To Win It”(美国)的经典元素。在大赛播出后,CCTV-1、CCTV-3分别推出了类似的节目或环节。
三、各 方 关 注 :节 目 反 馈
自从“海峡两岸知识大赛”开办以来,屡创两地收视新高,同时也得到两岸相关领导认可和指示。
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央电视台简报》第3期“两岸媒体联手举办《海峡两岸知识大赛》引起轰动效应”的信息上批示:
“双方媒体节目合作是个好办法,要创新途径、形式和内容,把两岸交流的气氛搞旺。”
张铭清(时任国台办主任助理兼新闻局局长)——
用知识竞赛的形式、快乐的形式、竞争的悬念来普及人文的知识,得到大家的欢迎,我觉得确实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式,而且也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更是一个寓教于乐的一个证明。各位也参加了这样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也学习到了知识,而且通过电视这个媒体的放大,使更多的人获得了知识。而且他接受了以后他还可以传播,所以可以几何级数增长,所以比赛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在座的学习的意义,对全世界华人华侨的子女的教育意义是无可估量的,所以它的意义非常重大。
四、历 届 大 赛 沿 革 与 发 展
第一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2002年)
第一届大赛首次将新闻发布会设于人民大会堂。在世界各地设有6个分赛场,分别是:北京、台北、加拿大温哥华、澳大利亚悉尼、法国巴黎、巴西圣保罗和日本。并荣获2002年度全国对外宣传政府奖“中国彩虹奖”专题节目特别奖。
第二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2003年)
第二届比赛是唯一一届由两岸中学生参与的比赛,最小的年仅12岁。初赛分别在北京、台北、加拿大温哥华、澳大利亚悉尼、法国巴黎、巴西圣保罗和日本等海内外分赛进行。本届大赛荣获2003年度全国对外宣传政府奖“中国彩虹奖”专题节目特别奖。
第三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2004年)
第三届大赛在围绕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和两岸建设成就进行考核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两岸交流交往的内容;大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表扬。
第四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2005年)
为贯彻中共中央常委李长春的指示,第四届大赛与往届最大的不同是共举办了16场比赛。这种规模无论在大陆还是台湾都是极为少见的。
第五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2006年)
第五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突破各种障碍,首次将主赛场设在台北,成为海峡两岸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第六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2007年)
第六届大赛移师厦门举办。首次改变传统知识大赛的记分模式,将游戏、文化融入整个大赛中。
第七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2008年)
第七届大赛在台北举办,并首次增加了外景比赛,改变了以往单纯在演播室比知识、比记忆的竞赛模式,使选手们亲身体验了台湾的人文风情。
第八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2009年)
第八届大赛为历届赛程最长的一届比赛,并在台湾的著名风景点进行竞技。两岸大学生从台北出发,穿越山岭体验东台湾山水风情,不仅竞逐智慧,还尽情展现才艺,竞赛全程既竞争又合作,更加深了大陆学生对台湾的认识,增进了两岸学子的友谊。
第九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2010年)
本届大赛开创了“三新”:即“选手标准新、赛程形式新、题目内容新”的原则。创新性的将一名大陆选手和一名台湾选手组成一组进行比赛。并首次提出主题口号“让知识动起来”,使得严谨的知识在欢乐的游戏当中得到全面考核。比赛结束后,两岸学子共游世博园区,感受上海世博会带来的民族自豪感。
第十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将在全国10大赛区进行海选。将囊括100余所高校的30000余人参与其中,最终选拔60名精英选手进行决赛阶段的比赛。通过7场激烈角逐,最终争夺本届大赛的冠、亚、季军。并在总决赛中,贯穿“十年”概念,融入大赛十年回顾元素,邀请部分往届选手倾情回归,讲述他们与海峡两岸知识大赛的故事。与观众一同回忆大赛十年路,展现两岸十年情。 本届大赛将邀请两岸著名学者担任评委,增加比赛的权威性。
赛题创新方面,除时事题、两岸文化题之外,还创新推出“全脑思维题”,内容涉及智商、情商、能力、胆识等多方面,全面考核选手“全脑思维“。此题型可增强比赛悬念性,立体化展现选手的综合素质及个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