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Links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雷火竞技官网电气大楼A座
https://mp.weixin.qq.com/s/74_iidFqHLYSeUZx5gE-ig
进入寒假,雷火竞技官网校园里一片静谧。走进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监控屏幕和电脑上数据闪烁,各类仪器不间断运转,这里依旧忙碌。
作为从事强磁场科学、技术及应用研究的国家级大科学平台,中心从无到有、从跟跑到超越,只用了短短十余年:开工仅11个月,脉冲强磁场设施样机系统就研制完成;磁场强度从2009年的75T,到2013年的90.6T,4年时间完成了美国20年的历程;先后创造了64T脉冲平顶磁场等5项磁场参数世界纪录……
党建是这一大国重器跨越式发展的红色密码。在雷火电竞官方网站党委的带领下,中心坚持党建引领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装置建设、科学研究、开放运行、人才培养等各项事业,为创造中国速度和中国强度提供了充满能量的“红色磁场”。
图为科研人员正在做64T脉冲平顶磁场的调试
攻坚克难
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
强磁场,是现代科学实验最重要的极端条件之一。我国要想在凝聚态物理、材料、化学和生命等基础前沿科学方面的研究进入国际前列,就必须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脉冲强磁场装置。“过去,我国由于长期缺乏这类装置,相关研究只能借用外国的实验室,不但花费巨大,还严重受制于人。”学院党委书记张明说。
然而,作为一个复杂强电磁系统,脉冲强磁场设施研制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工程建设上无模式可借鉴,国内缺乏相关核心技术,导体材料落后,科研资金有限……
“一流的磁场是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创建中国自己的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关键时刻,中心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树立“自主创新、赶超跨越”的理念,党员带头攻关,团队迎难而上。
时任党支部书记韩小涛带领控制系统团队不分昼夜、反复调试,克服上万伏高压和几十特斯拉电磁干扰,最终成功研制出世界领先的控制系统。
图为科研人员正在用内窥镜检查脉冲磁体内部状况
电输运实验站建设之初,面对极端电磁环境下弱信号检测难题,党员王俊峰带领团队一个个细节逐一排查,在一次次失败中反复摸索,花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终于掌握了测量方法。
“磁体、电源、低温、控制系统等,每一个子项目都有党员骨干带头冲锋的身影。”支部宣传委员谭运飞说。
创业阶段“一穷二白”,按计划、按指标、按预算、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成为党支部带领大家共同确立的目标。为此,每一张电路设计图、每一个零件都是团队自己绘制和安装调试的。
磁体是设施中的核心部件。为了用好每一笔经费,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党员、磁体团队负责人彭涛和团队成员毅然选择自己绕制磁体。
武汉的夏天酷暑难耐,大家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毒面具,在高噪音、高粉尘的工作环境里一干就是12个小时以上,一天下来,整个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但从来没有一个人抱怨、放弃。
图为磁体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们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毒面具工作
支部领头、党员带头、上下一心,中心依靠自身力量掌握了核心技术,实现了设施核心关键部件的全部国产,被专家赞誉为“用1.2亿人民币做了1.2亿美元的工作”。
凝心聚力
把科研与祖国需要结合在一起
“刚来时认为自己专心搞好技术就行,现在,我更希望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结合在一起,为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贡献更多力量。”从一名只懂技术的“理工男”到即将转正的预备党员,张绍哲坦言,自己思想上的转变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和身边党员的熏陶。
中心高学历、高层次的年轻人多,而且多数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背景,党支部强化思想引领,通过每月主题党日活动、政治理论学习、日常谈心谈话等,不断激发团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老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垣是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的奠基人,党支部多次邀请他与大家一起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座谈,以老一辈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和科研感悟引导青年教师潜心科研、报效祖国。为了将祖国的强磁场事业带入世界第一梯队,中心主任李亮放弃国外优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国的故事激励着后来人。
图为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正在进行样品热输运的测量准备
一名名党员科研人员的选择和付出也默默影响着其他人。出国进修,他们抓住机会、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回国建设,他们放弃自己做科研出成果的机会,一心扑在强磁场装置上,很多人为此很少有精力发表论文,至今没有获得任何人才头衔。
耳濡目染之下,张绍哲深受触动,“参与脉冲强磁场设施建设需要很大的勇气与牺牲,一旦不能实现,对科研人员来说,就意味着浪费了做科研最宝贵的那几年,但这些前辈,尤其是党员科研人员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推动脉冲强磁场设施开放共享,党员带头承担起用户服务的任务,包括实验前的安全培训、实验期间的住宿、饮食安排等,为国内外用户开展科学研究保驾护航。实验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只要一个电话,大家随叫随到,一起讨论解决方案,没有任何推诿。
图为研究人员正在进行去耦变压器磁极安装
“有人说我们这是‘为他人作嫁衣’,但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只有请大家都来唱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支部纪检委员杨明说。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截至2021年底,设施已累计开放运行65593小时,为106个国内外科研单位开展研究课题1477项,开放共享水平跻身国际一流。
筑巢引凤
打造人才“强磁场”
从美国回来不到2年,“85后”李靖已经开始在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带领一支16人的小团队依托装置实现一系列光学表征技术。“团队中比我资历深的大有人在,我能获得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李靖说。
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心强化党建对人才工作的引领,为优秀青年人才压担子、给舞台,在项目申报、科研经费、生源指标上给予倾斜,打造名副其实的人才“强磁场”。这几年,中心先后引进国家人才计划专家12名,团队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壮大成80人的队伍,一批年轻党员成为中心建设的中坚力量。
图为电源大厅
“除了大科学装置本身的吸引力,还有这里对人才的重视,让我感到强烈的归属感。”周伟航说。2015年,他从日本回国,想开发脉冲强磁场下的显微光谱测量技术,这需要一种特殊磁体,国际上还没有人做过。听说他的需求,学院院长助理、中心党支部书记吕以亮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加班加点设计、制作,最终解决了周伟航心头的大问题。如今,他牵头的光学实验室正在加速搭建。
解决困难、提供支持,党支部时刻为大家的科研、工作和生活着想,营造温馨舒心的科研和工作环境。随着队伍越来越庞大,办公场地也越来越紧张,党支部想方设法协调,还整合行政办公室,给青年教师们专门腾出了一间实验室。
舒心暖心的环境更加拉进了大家的距离。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曹全梁深有感触:“从来到这里读硕士、博士,到一步步成为教授,成长过程中,除了自己的导师之外,其他老师也都愿意手把手地教。”李靖也有同感,“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互相启迪,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开诚布公地互相批评,不带任何私心。”
“十四五”期间,脉冲强磁场设施优化提升项目即将启动建设,团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努力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吕以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