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专栏

ALUMNUS

相关链接

Link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雷火竞技官网电气大楼A座

 

校友文苑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专访雷火电竞官方网站徐至新老师)

——专访雷火电竞官方网站徐至新老师

发表时间:2019-11-07 作者:刘力源、张粽良、杨国庆,根据徐至新老师采访口述录音整理 浏览次数:

近日,年过古稀的徐至新老先生,在新电气大楼,接受了我们小队的采访。徐老先生结合其人生经历,回顾了华中大及我院六十余年的发展史。

植根华中大,立志于胸中

徐老于1962年来到华中大。当时高考录取率极低,只有13%的考生能够进入大学,学制五年。五年后的他凭借自己的所学所悟,选择留在华中大。生活困苦,他每天在与艰苦的生活环境抗争的同时进行自己的研究。华中大的每一代电气人,就是秉持着如徐老一般的精神昂首前进,一步步建设起了华中大雷火电竞官方网站。

科研路漫漫,无畏奋起追

1967年,徐老从船电系毕业,跟随导师一起投身于祖国的科研事业中。当时,他们接受了任务,但国内根本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没有专家组,没有外国顾问,有的只是一群怀着“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理想的年轻人。

当时的审查严格,每个人都要进行政审,经过了政审,才能参与一些较大的项目。“那个时候,经常要开会,加班加点,但你还不能告诉家人,人家通知了就得赶紧过去。”徐老回忆道,“家人不知道我在干什么,只知道我整天忙来忙去,我也不能和他们说。有一次我去美国旅游,在当地收到了一个短信,内容是劝我留在美国,愿意给很多条件等等。我什么也没做,就这样,回国过海关的时候,也被叫到一边问话了。”

为国抛热血,哪管无名姓

徐老谈到,1999年,学校的电力系和船电系合并,减少了对学生就业方向的限制,学生的去向不再仅仅是军队、机关、船厂、研究所,学院焕发了新的生机。此后周济校长也同意院系改名为“雷火电竞官方网站”。现在,我们大电气的学生在强电、控制、船电、计算机等领域都能很好地进行工作。

其实在学校最令徐老难忘的是这样一个名字:“红色工程师”。“我们华工就是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在提及一位在机关单位工作的老友时,徐老这样说,“最近一些年习近平主席对贪污腐败严厉打击,我们聚会时都会互相说‘恭喜你经受住了考验’。”

徐老补充道,当时能称得上工程师的人很少,一个大型工厂里也不过两三人,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重新学习。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只有一个标准——好用。一年365天能用,60摄氏度的条件下能用,七八年之后还能用。自己参与的项目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也是“三不原则”——不公开负责人姓名,不公开负责人单位,不宣传。自己做出的任何成就都不能向外界宣传,只有自己这个小小圈子内的人才知道。

培养新人才,实现未来梦

对于学生的培养,徐老师想起了朱九思校长的话:“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之后,就是健康工作五十年。”

在岗的时候徐老担任班主任,每天都要上课、备课,负责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还有自己研究的课题。徐老是81级和87级的班主任,当年的学生现在很多都是正部级干部了。

徐老自豪地说:“学院给我们打下的基础很牢固、很全面,基本上一到两年就达到厂里的最高水平了。当然也需要不断学习,我在厂里工作时还自学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呢。华中大学子有自学的基础,并且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年的信息现在大多已经老旧了,跟不上时代发展了。做学术,还要有耐心,很多东西都是一搞三五年就过去了。

“如果做一辈子的总结,我也算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了,做过大的工程,基本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我们的学生不一样,他们是祖国的希望,国家还有许多问题留给他们去解决。对华中大的学子要求就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人。”

徐老认为,学生的个人规划应该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一个多面手的能力在如今社会上是很欠缺的。

教导晚辈生,展望新时代

徐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两条人生准则,也是他贯彻一生的原则:第一,笨鸟先飞;第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徐老说,在华中大,很多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仅需1-2年便可以达到所在工厂或企业的先进水平。另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就像朱九思老校长所要求的“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而徐老师至20177月已为祖国健康工作了五十余年,身体力行地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为国家鞠躬尽瘁是徐老毕生的追求,即使在退休后,他依然承担着大型科技项目的工作,以顾问的形式为祖国默默奉献。一线教学几十载,徐老师亲自带领学生们毕业实习、生产实习,帮助学生修改毕业设计,注重课题项目的研发。

徐老师教导我们,要终生学习,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他不但在大学时代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各种专业课,而且在后续的工作中自学了建造、航机等课程,不断进行自我的知识更新。

他还教导我们爱党爱民。他说,华工被称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正是因为华科年复一年地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爱国爱党爱人民的优秀人才,他们立场坚定,热爱人民,在各个企业、机关为国家奉献自我。徐老师同时还教导我们要刻苦学习,并描述他们年轻时的艰苦环境作为例子:那个年代,每人每月只能领半斤肉、一斤油,家里的生活也捉襟见肘,更是没有像我们这样优越的自习室、图书馆等条件,但仍坚持不懈,用功读书,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感悟前人路,书写青春途

本次活动是对老教师的采访,刚开始我们以为,活动内容仅仅是对老师们退休生活后的关心,表示学院对他们的慰问,却没想到这次和徐老师的谈话内容深刻而富有意义,不仅让我们了解到老教师们的退休生活和旧日记忆,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奋斗于中国教育迈步时期的老教授的赤诚之心。工作方面,老师谈到他自从毕业以来一直都站在第一线,不管是平时的科研项目还是学校安排的教育工作,老师都兢兢业业地完成。老师鼓励我们新一代学子以此为目标,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学习方面,老师以自己工作后自学船舶学为例,教导我们要广泛涉猎、全面发展。也许很多老教授讲述的例子我们不能公开,但其为学校为社会做的贡献,是大学本科在读的我们的标杆与模范。终身学习,为国奋斗,是徐老师传承给我们的“华工精神”,我辈不可辜负,要在未来的人生路途上秉持这种精神砥砺前行。

华中大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正值祖国七十华诞之际,祝所有如徐老师一般在各个岗位为祖国默默奉献的人们国庆节快乐!